欢迎进入贺兰县委组织部网站!
“公司方把工程款结清了,可是中间人推脱不给支付劳务费,我该咋办”,7月15日,夏某来到贺兰县新业态群体公共法律服务站,向值班律师咨询道。
2023年10月至2024年11月,吕某雇用夏某在贺兰县某处工地从事土建工作。后经结算,欠付夏某劳务费89200元。夏某催要劳务费时,吕某以工程款未结清,推脱不予支付。夏某随后找到工程承包公司,公司方向夏某出具明细账单,证明已将吕某承包的工程款全部支付完毕。
“你和发包公司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或劳务关系。吕某雇用你从事劳务,你们双方形成了劳务合同关系,符合法律规定,如果起诉法院会予以支持……”值班律师回答道。
近年来,贺兰县司法局聚力“需求、阵地、服务”三个维度,打造新业态群体公共法律“增值服务圈”。
从质疑到“心服口服”,公司方负责人态度的变化,也让张某等3人一直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张某等3人在贺兰县某物流公司从事货运工作,因公司经营不善,没有按约定日期发放工资。今年4月份张某等3人离职,离职时被拖欠4万余元工资。
贺兰县新业态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受理后,调解员第一时间联系该公司负责人,被告知该公司因经营成本等问题导致企业流动资金紧张,不得已才拖欠员工工资,并对出勤天数提出异议。调解员仔细核对张某等人书写的每日工作记录,从3月15日至4月1日三人的工作记录中,逐天与负责张某等人分工的班组长、主管经理核对三人的出勤和工作量。面对调解员环环相扣的证据答疑,对3人劳务费收益的释法说理,该公司负责人点头称“是”。最终,双方在认可的出勤天数上达成调解协议,公司方支付了3人3.6万元的薪酬。
为新业态群体提供就近可及的公共法律服务,是建设“公共法律服务圈”的应有之义。贺兰县司法局以更加优质、更加高效、更加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不断满足新业态群体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
贺兰县成立“两企三新”“法律服务团”,选取县域内外卖销量前十的新业态劳动者集中区域商家,设立10个“新”愿征集点,梳理贺兰县新业态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及服务站点信息等进行对外公示,量身定制新业态群体法律服务项目清单、公共法律服务地图和高频事项办事流程图等3套指引,精准服务新业态群体。
依托德胜工业园区、中通物流园、“小蜜蜂驿站”、大型商圈等阵地打造新业态群体公共法律服务站,采取“传统坐班+远程自助服务”相结合方式开展“法律义诊”,解答法律咨询。建立新业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成立新业态劳动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化解涉劳务关系、工伤赔偿、经营纳税等法律问题。
组建贴“新”法律服务小组3个,加大对快递、电商等新业态企业用工风险、行业合规排查力度,提供“法治体检”,审查合同及提供法律意见等。开展“法援惠民生·助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新业态公共法律服务开放日”“‘宪’在出发‘法’润贺兰”等公益法律服务行动,收集法律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