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贺兰县委组织部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贺兰县洪广镇绘就“老有所为”新图景
2025-06-23 16:02:00    来源:贺兰发布    作者:魏晓宏 张航    【打印本页】    字体: [][ ][ ]
2025-06-23 16:02:00

  近年来,贺兰县洪广镇创新探索“银龄模式”,将中老年群体的经验智慧与乡村发展需求深度融合,走出一条“老有所为”与“乡村焕新”的双赢之路。

  走进洪广镇欣荣村菌菇种植大棚,一簇簇鲜嫩的菌菇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筐,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近年来,宁夏欣荣和食用菌有限公司积极响应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建成175座现代化菌菇种植大棚,将这里打造成移民群众的“家门口就业基地”。并通过产业帮扶,为周边移民和建档立卡户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常年吸纳60余名平均年龄50岁的村民务工,走出了一条“食用菌产业+移民就业”的特色发展之路。

  “在家门口工作方便,每天有一百多块的收入,每个月能拿到三千多四千块钱,我很高兴。”村民王冬花道出了许多银发工人的心声。

  宁夏欣荣和食用菌董事长张金河介绍:“目前有五六十人在这里干活,年龄最大的有七八十岁,平均年龄五十多岁。我们采用灵活的计酬方式,时薪15元或按筐计酬(摘菇一筐四块钱),当日结算现金。公司还托管了70户缺乏劳动力的边缘户。今年仅榆黄菇产值预计就达百万,发放给摘菇老人的工资预估有三四十万。从4月榆黄菇上市到10月,紧接着8月香菇又上市,用工稳定。工人年收入约四到五万,加上承包大棚,年收入预计可达7万到8万元。”

  随后记者来到洪广镇广荣村,近2000亩枸杞芽菜种植基地同样是一派繁忙景象。嫩绿的枸杞芽菜在阳光下舒展,银发工人们俯身采摘,动作娴熟而利落。据了解,自2020年这片土地种植枸杞芽菜开始,它便成为移民群众的“绿色银行”。如今,基地用工需求大很大,每天100至200人的用工规模,让众多老年人在家门口实现了“二次就业”,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宁夏绿色世纪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斌表示:“基地日均用工量在100到200人,以老年人为主。他们的年均收入能达到3万到5万元,极大地改善了生活条件。”

  从“一朵菇”到“一叶芽”,洪广镇通过构建起完善的联农带农机制,为各村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中老年群体摇身一变成为“银发新农人”,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为西部移民地区应对老龄化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更展现出乡村振兴战略中“银发力量”的无限潜力。夕阳映产业,银发助振兴,洪广镇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温暖篇章。(记者 魏晓宏 张航)

【编辑】:魏晓宏 张航
【来源】:贺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