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贺兰县委组织部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村村超过10万元!贺兰县64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2714万元
2020-12-21 16:58:00    来源:贺兰党建网    作者:秦强    【打印本页】    字体: [][ ][ ]
2020-12-21 16:58:00
  

       “我们村两台秸秆打捆机已经开往河北唐山了,明年2月回来,这两台机子可给我们村集体带来纯收入50万元。”12月15日,宁夏贺兰县立岗镇通伏村党支部书记张志华告诉记者。

  今年对通伏村来说是“改头换面”的一年。从2018年之前的空壳村,到今年村集体到账收入104万元,通伏村因村制宜,突出村党组织造血功能,特色化发展道路助村集体经济跑出“加速度”。

  “我们依托壮大村级体项目资金100万元,与幸福村、星光村联合成立宁夏星福通农机专业合作社,新购大型青贮收割机、打捆机、拖拉机、装载机等农用机械实施农机作业服务。”张志华表示,3个村土地面积3万余亩,每年秋收都会产生大批的秸秆,村集体需要租赁机器进行打捆,仅租赁费就将近60万元。今年购买了机器成立合作社后,这笔租赁费不但省下来了,合作社还创收了300余万元。

  “全县推行‘支部+合作社’‘支部+企业+群众’发展模式,36个村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把组织作用发挥在蔬菜种植、梅花鹿养殖、适水产业上,培育党员致富带头人277名,专业合作社143个,引领带动12736户群众增收致富。”贺兰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该县实施多村联合、村企互动、自主经营、以强带弱等集体经济获利增收的有效经营模式。

  在金贵镇雄英村,64岁的解万红正在自家的蔬菜大棚劳作。“夏天,我在村里的青贮玉米地打工,今年打工收入1万多元,再加上两个蔬菜大棚的收入,全年收入4万元。”解万红告诉记者,村里不少村民和他一样,有自己种的蔬菜大棚,同时还可以在村集体种植的青贮玉米地打工,一年能获得两份收入。

  “2017年村集体收入只有7万元,今年村集体收入已经突破70万元。”雄英村党支部书记王志江说,今年以来,村里承包了900亩土地种植青贮玉米,专供周边的奶牛养殖场,青贮玉米地务工村民超过260人,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增加了老百姓收入。

  按照产业相近、地域相邻的原则,贺兰县鼓励村村抱团发展。习岗镇和平村、黎明村、经济桥村、桃林村、德胜村五村联合,与贺兰德林果蔬产销合作社共建“5+1”壮大村集体经济产业联合体项目,建设高标准日光温室410栋,增加村集体收入50万元以上,带动周边300余农户增收1400万元;立岗镇兰丰村向宁夏叶丰现代农业公司投入110万元,流转土地30亩建设育苗棚项目,每年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兰光村与宁夏自然之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设高科技二代新型温棚10栋种植野菜,可解决剩余劳动力400人以上,每人每年可增加收入2-3万元,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18.97万元。

  “广荣村是贫困村,去年与村集体经济‘底子厚’的北庙村合作,投入100万元扶持项目资金,北庙村以土地、资金入股的方式合作,共建广荣村制冰场项目。”广荣村党支部书记成玉华告诉记者,在强村带弱村的模式下,今年村集体收入达到53.53万元,与去年的24万元相比增收了1倍多。

  今年,贺兰县根据年内村集体经济按照3-10万元、10-20万元、20-30万元和30万元以上4个奖励档次,在村集体经济增量部分提取8%、9%、10%、12%奖励给村“两委”及在职后备干部,最高奖励不超过8万元。同时,将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的蔬菜、粮食、梅花鹿、奶牛等纳入全县农业保险范围,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的种养殖业进行价格保险,将市场风险降到最低。

  截至目前,贺兰县通过探索多元化经营、加强政策扶持、激发内生动力等方式,全县64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金贵村、欣荣村等4个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2020年全县村级集体经营性总收入2714余万元,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新路子。

【编辑】:秦强
【来源】:贺兰党建网